首页 |要闻 |教育 |科技 |时尚 |汽车 |体育 |家居
祭奠.jpg
“访畲乡郎村,响木鼓点展风情”实践团赴安吉县开展实地调研
发稿时间:2023-08-03 13:33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带队老师:苗振龙,王文奇

负责人:马冰轩

团队成员:张畅畅 吴欣琳 庄丽 李文瑶 马素

响木舞是安吉县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舞蹈,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深入了解响木舞这一非遗项目扎根安吉县当地畲族文化的现状。浙江财经大学“访畲乡郎村,响木鼓点展风情”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2日至7月4日深入安吉县郎村村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参观、访谈、体验三种形式相结合展开。通过对响木舞发展三个时态的探究,提出创新传承非遗文化新方法,新业态。

据悉,郎村村是湖州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郎村村所在的章村镇2022年实现财政收入 1037 万元,增长 8%;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 亿元、增长 20%。作为章村镇的一个代表,郎村村的发展道路值得借鉴。

马素拍摄 7月2日郎村村委会 合影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郎村山青水净,风光别致。7月2日上午,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了郎村村的村委会。队员们一进门就看到书记的桌上摆着一个彩带编织机,彩带编织是郎村村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队员向应朝根书记请教关于彩带上的图案蕴含的信息。

通过采访郎村村应朝根书记,队员们了解了郎村的畲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当地其他非遗项目立项情况。并调查了响木舞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应朝根书记认为“畲族语言口口相传,只有符号没有文字,因此传承畲族文化需要氛围。”同时应书记也告诉队员们以响木舞为代表的畲族文化传统项目需要与教育紧密结合。目前,开展“响木舞进校园”项目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每周五,都会请当地的文艺团人员进入小学、幼儿园开展固定课程。研学基地也在建设中。在畲族非遗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正在不断向前。虽然由于语言的学习对氛围环境依赖很强,导致畲语的推广很难,但是畲语作为畲族文化的结晶,“它的继承和推广很有必要”。

关于彩带编织的商业化,书记表示已经尝试过很多途径,“也尝试过跟现代服饰相结合”,但目前还没有探索到一条适合的道路。队员们对兼具实用性和文化传承的畲族彩带很感兴趣,及时拍照留待后续研究。

实践队对荣获许多奖项的响木舞很感兴趣,提起响木舞的由来,书记介绍,畲族人民为了躲避饥荒和战乱,从潮汕向北迁徙,迁往景宁等地,而“郎村村是畲族人民迁徙的最北端”。畲族的响木舞由驱赶野兽、在山与山之间传递信息的活动发展而来,“在上一位郎姓书记的带领下,响木舞开始在村里的大型活动中进行传承、宣传”,经过省里专业团队的梳理和编排,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观赏价值提升。“今年我们村里的响木舞还去竞选了中国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且有很大概率获奖,六月还在居庸关长城上进行了响木舞的表演。我们正在期待十月的山花奖公布,蓄势待发。”书记的语气中,蕴含着对郎村村发展的信心和期待。响木舞作为郎村村的一个特有文化,在郎村村的宣传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实践队对响木舞的商业化现状也很感兴趣,因为响木舞商业化在某方面来讲,反映了村里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实践队询问响木舞有考虑过收费演出,书记答道:“昨天响木舞在报福镇进行了第一次商演,演出费过万,响木舞商演是必走之路,未来可期。”书记说着,语气坚定又从容。郎村村通过在安吉县各个地区开展响木舞大型活动,打造了安吉最美畲乡的旅游名片,拉动经济增长,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村书记为实践队介绍了村里的十大共富产业,对将军关漂流着重介绍:“将军关漂流横跨安徽省和浙江省的行政区,是真正的跨省漂流,每年都能吸引至少27万的游客前来游玩。”“而且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工作岗位五十余个,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周边民宿的发展。追溯到郎村村近年来的发展,是从 2010 年开始的,郎村村在政策的支持下逐渐引入了包括将军关漂流在内的十大共富项目,自此,郎村村产业增加,吸引了大量村民和回乡创业人士。实践队经此介绍,对郎村村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素拍摄 7月2日郎村村委会 访谈村书记应朝根

在了解畲族文化与当地发展之后,实践团成员一同换上了畲族服饰,感受畲族传统服饰图案上凝结的神秘畲族文化符号的魅力。其女子的凤凰头饰,男子服饰上的麒麟图案象征着畲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实践队在背景调查过程中得知郎村村目前有一个村形象IP的需求,于是向书记请教具体情况,书记回答说:“目前,村里有一个卡通形象,但还一直想做一个全面的、适合郎村村的IP系列。”郎村村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令在场队员感到深深的触动。队员们也了解到郎村村的宣传推广方面还存在这个需要完善的地方。于是队员们为了更加了解目前的卡通形象,前往村委会附近的盘瓠公园参观该卡通形象并拍照以备后续研究。

马素拍摄 7月2日郎村村委会 合影

马素拍摄 7月2日 图为郎村村目前的卡通形象

7月2日下午,实践团对山水间民俗创建者以及村委会后备干部潘雪峰先生进行了拜访。通过采访队员们得知潘雪峰先生之所以返回故乡创业与郎村非遗项目拉动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其中以响木舞为代表的一系列的畲村民俗文化体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亲自感受。潘雪峰认为“当地旅游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业环境也就缓和多了,所以回家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马素拍摄 7月2日郎村村委会 访谈民宿创建者潘雪峰

7月3日,畲族山哈酒制作非遗传承人蓝国和老先生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畲族艺术馆。蓝老先生是地地道道的畲族人,他首先教会了实践团成员说简单的畲语,然后给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畲族文化传统。其中响木舞会在每年重大节日之时进行表演。到那时候,他也会做山哈酒来招待村民和客人。在参观畲族艺术馆的过程中,实践团深入感受到了畲族的崇拜和信仰还有文化风俗。

马素拍摄 7月3日畲族艺术馆 合影

马素拍摄 7月3日畲族艺术馆 访谈畲族山哈酒制作非遗传承人蓝国和

烈日炎炎下,实践团于7月4日拜访了响木舞非遗传承人雷绍仪先生。见到雷先生时,他正在将军关漂流附近等候,他目前在漂流项目从事管理车辆的工作。雷绍仪先生因为长期在室外工作,晒的皮肤黝黑,脸上却满是淳朴的笑容。

雷绍仪介绍自己:“我是响木舞第五代传承人,今年58岁了,下一代传承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徒弟。”

马素拍摄 7月4日 访谈响木舞非遗传承人雷绍仪先生

队员们问起响木舞的由来,“迁往郎村村的畲民由于一开始与当地居民相处并不融洽,于是进入大山生活”,雷绍仪先生介绍道,“畲民从一开始的刀耕火种,到慢慢生活条件提升,在此过程中,为驱赶野兽而敲响空心木头的行为演变成了每年九月九敲响响木、祭祀祖先,随后又变为了庆祝丰收的仪式。”

对于这样一支初期没有资金支持、自发组建的队伍,队员们好奇在响木舞发展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境,雷绍仪先生于是回忆起把响木舞搬上舞台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开始的时候,义务参加响木舞的人数很少,我就发动我的兄弟、子女和其他亲戚参加,后来队伍壮大到三十几人。”而响木舞如今的规模如何呢?雷先生介绍起团队的现状:“我们是业余的,并不是专业演员,响木舞的表演也比较乡土,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会排练,日常还是在上班。”

队员们在采访前就了解到响木舞是郎村村发展的一个招牌,于是问起传承人对响木舞发展的期望,雷绍仪表示,响木舞获得了映山红金奖,今年还去山东青岛比赛,有望获得山花奖,又在长城上演出,获奖很多,“大家信心提升很明显”。通过采访,队伍了解到,目前响木舞的表演者年龄段大多分布在30-60岁之间,不是家族传承制,他多次表达出对于年轻人学习响木舞的欢迎。而对于队员们提出的以互联网为媒介宣传响木舞的提议,雷绍仪先生认为:“目前政策的支持还是响木舞能够继承、发展的重要因素。”队员们由此得知,响木舞如何借助互联网发展这个道路还在探索当中。

在访谈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响木舞的来源与当地地理历史文化的联系较为密切。对于未来响木舞的发展,雷先生表示期望艺术团能够走向专业化道路,并且未来前途光明。

7月4日下午,实践团在畲族彩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涂国佳的带领下,亲自学习编织彩带。从彩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感受畲族文化内涵。

马素拍摄 7月4日 采访畲族彩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涂国佳

通过此次实践,以响木舞为代表的畲族文化传统走进了实践队的视野。非遗传承人们的坚守掷地有声。传承人,村干部,创业者的多方联动使得郎村村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畲族村民对于实践团的热情和善意也令队员们动容。安吉县郎村以风景美,人情美。非遗文化美展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

郎村村通过将响木舞宣传、漂流项目发展与民宿完善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如今的成就,而非遗彩带的商业化、畲族语言的传承、郎村村IP形象的开发和宣传、响木舞通过互联网的宣传道路等一系列道路还亟待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ZjYouth.cn. 合作QQ:748492175

Copyright © 2015-2017 www.zjyouth.com.cn 浙江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立即予以删除!